大使信息
  大使致辞
  大使简历
使馆信息
  使馆简介
  使馆各部门与联系电话
中奥关系
领事业务
  办公时间
  领事通知
  护照/旅行证
  公证认证
  申办签证
  领事动态
  领事保护

中国驻奥地利使馆微信公众号
aodiliinfo

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推特
@chinaembaustria
  首页 > 文化事务
节日大餐”—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扫描
2004-05-13 13:48


    6月9日,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

   已经被列为世界11个A级国际电影节之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承办者在兴奋、振作之后,更第一次提出:将两年一度的电影节改为一年一度,与国际接轨,目标是办成世界著名的电影节。

   作为我国目前惟一的国际电影节,又是A级电影节中最年轻、成长迅速的一个,上海国际电影节充满希望。

   “满”字高挂———影迷坐上“流水席”

   满!满!满!在占据售票处大半面墙壁的排片表上,贴上“满”字标签的越来越多。尽管有警察们的一再冲击,路口仍有倒票的“黄牛”出没,售票窗口人头攒动,再看这一溜“满”字,很容易让人焦虑:好片子是否都没票了?我还有机会看吗?赶快掏钱买票吧。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会场———上海影城售票厅的气氛令人兴奋。

   一些热门参展影片的票子,早在电影节开幕前就被一抢而空。6月2日是电影节对外售票第一天。一大早,上海影城和大光明、环艺等影院门前都排起长长的购票队伍。这样的景象,已是影院久违了的。几小时过去,《卢浮魅影》、《鹅毛笔》等几部知名度较高的影片就挂出“满”字牌。到6月9日电影节开幕,仅上海影城一处,就已售出3.6万余张票,票房收入100万元,已有40场客满。影城独家上映的5部数码电影,一张票价40元,很快销售殆尽。

   电影节上,盘踞会场熟门熟路、几天下来就让人眼熟的面孔中,除了电影人、记者、工作人员外,还有一批影迷。陈超和吴昱明就是这样的“铁杆”。因为从事设计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平时就喜欢收藏电影DVD的两个年轻人搭伴看电影。除了两部数码影片外,他们选择的几乎全是欧洲和亚洲的电影,如法国的《马蒂的世界》、伊朗的《风中飘絮》等。

   “那些美国大片和香港电影可以留到以后再看,或者买张碟片在家里看看。欧洲、亚洲有些非主流电影,平时很难看到,才真正不容错过。”等待着又一场电影开场的陈超,用内行的口气解说自己的选择。

   不过,最受欢迎的电影中,来自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仍然占据多数。40场票子最早售罄的电影中,就有20多部是美国片。

   不管是“铁杆影迷”还是普通观众,都把电影节看作享用电影“大餐”的良机。即使是工作日,将近中午,也常有人匆忙地闪进来,问:“有没有当场票?”双休日的影院更人气冲天。为了满足观众,上海影城增开晚场,迟至晚上10时以后的放映时间,却大受欢迎。

   能在9天里看到150部电影,包括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看到过的数码电影、去年美国的卖座大片、那些电影产量低风格陌生的国家的影片,令电影“老饕”们大为垂涎。

   “一个地方的电影节,当然应该办成当地百姓的大众节日。让更多观众进入电影院,电影节才会更具有生命力”,国际电影市场顾问、英国制片人协会电影服务部负责人保罗·布莱特这样说。

   在走大众化路线这一点上,上海国际电影节无疑是可取的。

   从1993年的第一届电影节至今,它越来越成为上海影迷关心并期待的节日。

   今年,采访电影节的中外记者有近500人,新闻单位200多家。光是中央电视台,就派出了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电影频道、3套综艺节目等几路人马近50人。来自北京、广州、湖南等地和上海本地的电视报道组的摄像机,令上海影城大厅和设在银星假日酒店内的会议室拥挤不堪,不用说还有更多见缝插针的文字记者了。

   据电影节新闻宣传委员会粗略统计,仅6月12日一天,便有600多条消息从会场发出。

   为什么“星光”不够灿烂?———电影节还是电影人的盛会

   “电影节首先是电影人的盛会。”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秘书长陈晓萌在发言中一再这样提到。

   观众看电影的时候,电影人正在为他们参加电影节的真正目的而忙碌———为自己的影视作品寻找市场或者合作伙伴,磋商电影发展的前景。作为电影节主体活动之一的国际影视市场,吸引了海内外31家影视制作公司和发行机构。影城大厅里张贴着制片公司的大量海报,真正的洽谈和交易则在地下一层悄悄地进行。除长影外,全国9大制片厂的当家人齐聚上海,与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埃及等国的同行及其它电影节的选片人探讨合作事宜,电影节成了国产影片向世界展示的舞台。上海电影节与埃及开罗电影节、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交易组织美国电影市场(AFMA)签约合作,仪式极为简洁,在内行人看来,却意味着更多交流与合作的开始,也许能为上海国际电影节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红的大牌明星不多,不够星光灿烂———这几乎是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人诟病的最大缺憾。除了直到今天才光临的法国影星苏菲·玛索外,在本届电影节上露脸的电影明星确实不多,令“追星族”多少有些失望,娱乐圈记者也少了用武之地。其实,在评委或嘉宾中,不乏重量级的导演、制片,比如,曾因《午夜快车》、《荣耀》、《贝隆夫人》等片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的英国导演、作家和制片人艾伦·帕克,曾发掘、培养出罗密·施耐德、伊莎贝拉·阿佳妮和苏菲·玛索等出色女演员的波兰籍导演安德烈·祖拉夫斯基,曾在戛纳电影节和东京电影节大出风头的韩国新锐导演李沧东、中国香港著名影人吴思远,以及中国导演谢飞、冯小宁等。然而,对于普通观众,这些名字多少显得有些陌生,只有演员中的大腕,才够得上明星。明星的缺席,“是因为组织、推广工作没有做好,与明星的沟通不够,一些联络上的影星不是说太忙就是在出场费上狮子大开口”,主办方的一个工作人员这样解释。

   全球顶尖的奥斯卡、戛纳电影节落幕不久,一个有实绩而少“星光”的年轻电影节,多少显得有些黯淡。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办出“中国的戛纳”呢?

   《我的兄弟姐妹》“黑马”杀出———好电影才是第一位的

   第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之前,不少报纸抢先推出各自眼中“不容错过”的10部参赛参展影片,多以欧美影片为主,国产影片或空缺,或仅有一部《紫日》。而放映时大受好评的,除几部韩国电影外,还有一部临时换上、由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导演独立执导的处女作《我的兄弟姐妹》,让人大跌眼镜。

   《我的兄弟姐妹》是电影节惟一场场满座的国产影片,叙述了几个兄弟姐妹在父母双亡后的悲欢离合及手足之情。一个朴实无华的主题,一群没有表演经验的小演员,一部没有见诸宣传也没有什么拍摄花招的影片,却令观者感动至深,泪如雨下。与其它大片相比,毫不逊色。在国产片票房下滑的现状中,这部“小制作”的影片颇能给人以启示。

   “内地拍的片子非常好看,感情真挚朴素,如果加强包装推广,票房和影响力一定会更大”,香港电影编剧协会会长杜国威说。多数参加电影节的海外人士也认为,中国电影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乏力作,艾伦·帕克甚至说,“这里才是电影的未来”;不足的只是缺少职业化的市场推广和宣传操作。但是,快人快语的导演谢飞,却直揭国产片的短处:“好多国产片的故事编得漏洞百出,在情节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又不敢直面生活的冲突和矛盾,当然难以赢得观众。”

   “一部电影里,好故事是第一位的。从制片到录音,电影的各个部分都应该有不断制造好故事的能力”,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校校长史蒂芬·贝利也这样说。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大潮中,上海的许多影迷对于参展的欧洲、亚洲和拉美各国影片的青睐和追念,可以印证这一观点。

   推而广之,“对于一个电影节,最重要的是要有好影片,而不仅仅是明星”,陈晓萌这样说。

   保罗·布莱特在接受采访时,否定了在好莱坞商业电影和电视、网络冲击下,欧洲和亚洲各国的电影在市场上多年持续不景气的状况很难改变的说法。相反,他认为,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长期滑坡和低谷后,欧洲电影业正缓慢回升,而亚洲、尤其是中国电影正在崛起,像上海的城市一样,显得年轻,充满活力。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也说:“电影业的不景气,像经济上的混乱一样,是一个社会发展初期必要经过的阶段。中国电影肯定会渡过难关,迎来美好繁荣的局面。”

   这声音,让人充满“明天会更好”的希望———国产影片的明天,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明天。

   上海国际电影节回顾

   第一届:1993年

   参赛影片:19部

   参展影片:148部

   影片来源:33个国家和地区

   国际影片交易设展厂商:16家

   国际影片交易成交额:2700万元

   中外记者:200多人

   参与影院:9家

   最佳影片:《无言的山丘》(中国台湾)

   评委会:谢晋、奥立佛·斯通、大岛渚、徐克、保罗·考克斯、卡伦·沙赫纳扎洛夫、赫克托·巴本科

   

   第二届:1995年

   参赛影片:19部

   参展影片:213部

   影片来源:46个国家和地区

   放映场次:776场

   国际影片交易设展厂商:22家

   中外记者:300多人

   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评委会:孙道临、李行、杰奎琳·安德列、让·贝克尔、克日斯托夫·扎努西、曼费雷德·杜尼约克、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

   

   第三届:1997年

   参赛参展影片:246部

   国际影片市场设展厂商:30多家

   参与影院:13家

   最佳影片:《丛林人》(英国)

   评委会:石方禹、松坂庆子、林全泽、克利莫夫、马克·瑞德尔、斯特凡·绍博、吴思远

   

   第四届:1999年

   参赛影片:19部

   参展影片:209部

   影片来源:46个国家和地区

   中外记者:231人

   放映场次:852场

   观众人数:289,769人

   参与影院:13家

   国际影视市场设展厂商:30家

   最佳影片:《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中国)

   评委会:吴贻弓、降旗康男、朴光洙、罗斯托茨基卡罗尔·布盖、保罗·维尔奇、郑洞天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http://at.china-embass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