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信息
  大使致辞
  大使简历
使馆信息
  使馆简介
  使馆各部门与联系电话
中奥关系
领事业务
  办公时间
  领事通知
  护照/旅行证
  公证认证
  申办签证
  领事动态
  领事保护

中国驻奥地利使馆微信公众号
aodiliinfo

中国驻奥地利使馆推特
@chinaembaustria
  首页 > 文化事务
山东发现5000多年前开颅手术实例
2004-05-13 13:48


   近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在一具头骨上发现了曾被施行过颅骨手术并取得成功的证据。26日,山东省文化厅邀请国内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界著名专家共同组成鉴定委员会进行论证,墓主颅骨的近圆形缺损系人工开颅手术所致。此缺损边缘的断面呈光滑均匀的圆弧状,应是手术后墓主长期存活、骨组织修复的结果。这是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开颅手术成功的实例,是山东史前考古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南1公里的傅家村。遗址南北长500余米,东西宽300余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配合潍(坊)--高(青)公路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东营市博物馆先后于1985、1995和1996年进行了三次发掘,揭露面积近600平方米,共发现大汶口文化墓葬400余座,以及房址、水井、灰坑等遗迹现象,出土一批鼎、罐、钵、杯等陶器和璧、环、镯、坠等石质装饰品,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今年3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先生整理、鉴定傅家遗址人骨标本时,发现在编号为392的墓墓主颅骨右侧顶骨的靠后部有一直径为31×25毫米的近圆形颅骨缺损,推测墓主生前曾施行过开颅外科手术,且术后长时间存活,表明这一史前外科手术的成功。

   392号墓是在1995年底发掘中发现的,位于发掘墓葬区中部。该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长190、宽60、深30厘米。墓内填黄褐色花土。葬具为一棺,长170、宽50厘米。葬式为仰身直肢葬,头向120度,为一成年男性。在头部左侧随葬陶鼎1件。根据山东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和碳十四年代数据分析,该墓年代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距今5000年以前。

   关于古代开颅手术的例证在欧洲、亚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地都有所报道。近年来,在中国青海省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也见到开颅术的报告,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还是第一次发现,而且广饶傅家遗址的这一发现,比中国以前发现的开颅术实例提前了一千余年。

   为了做好这一发现的论证工作,山东省文化厅曾于4月初邀请了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部分专家进行了座谈,对广饶傅家392号墓墓主开颅手术进行了初步认定。之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鲍修风先生,从考古学、医学的角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并提供了X摄片、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等检查分析研究报告。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海之滨,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因此,在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中国目前最早的开颅手术的例证不是偶然的,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如此久远的山东史前文化居民中施行如此精湛的外科手术并取得成功,充分展示了山东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无限的创造力。

   

推荐给朋友
  打印文字稿 全文打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 京ICP备060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
http://at.china-embass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