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支离破碎、千疮百孔的国家:农村人口长期靠自给自足的耕作过着僧多粥少的生活;经过八年漫长的反法西斯斗争和三年的血腥内战,初步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成果也付之一炬;战争、饥饿和疾病在南部及沿海地区无时无刻不在侵扰着中国人民。而如今,中国成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并继续向“中国梦”不断前进。对中国这75年的成就进行背景分析和评估是困难的:首先,很难进行比较工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面积、复杂程度和初期状况可以与之相比;其次,上世纪的1949年几乎没有任何可靠的数据,因此有必要进行估算。
预期寿命。平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约35岁增加到2020年的77.93岁,增加了一倍多,使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排名中超越了美国。这一快速增长得益于食品安全、清洁水和厕所的普及、卫生法规的实施以及全民医疗保健体系的建立。超过95%的人口拥有某种形式的医疗保险。
经济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126万亿元,增长了200多倍,相当于每年增长约8%。物质经济也取得了积极发展,在人口仅增长了2.5倍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2023年的6.7亿吨,增长了五倍。如有必要,现代中国甚至可以自身生产来满足人口的粮食需求。此外,2023年的钢产量为10.2亿吨,水泥产量约为原来的两倍,化肥产量为5700万吨。自动化程度也很高,一年内安装了43万台工业机器人。这表明,通过从早期工业社会向高科技、数字化社会的过渡,工人阶级正在从单调且对身体有害的苦役中解放出来。
数字革命。过去30年来,信息技术和电信部门的工业和技术基础是国家长期规划的结果。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电子支付。通过手机进行二维码和非接触式支付已成为标准配置,因为它们与银行卡支付终端不同,没有购买和运营成本。从大型商店到杂货店,甚至街头小贩,每个人都有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压膜纸,在扫描后即可输入金额。人们普遍对新的支付方式非常信任,因为他们相信国家会负责任地处理他们的数据。
义务教育。1949年,约有80%—85%的人口是文盲。严格的“扫盲运动”和义务教育已将文盲率降至3%以下,其中大部分是农村地区65岁以上的老人。2023年,超过60%的学生在接受9年义务教育后进入中学。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教育模式与奥地利不同:小学为6年,中学分为高年级和低年级,每级3年。
女性平权。新婚姻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它废除了一夫多妻制和强迫婚姻,使离婚合法化,并增加了妇女在婚姻中的权利。然而,几千年的父权制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根深蒂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可接受的平权。
环境保护。从北京的雾霾照片中,仍可以看到快速工业化造成的后果。中国政府对此实行了许多举措,如鼓励电动车、禁止燃烧取暖器、对工厂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实际上,中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全国18%的面积被列为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2023年,仅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量就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发电量;预计2025年碳排放将达到峰值,此后只会越来越少。如果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继续按目前的轨迹增长,到2030年,中国的电力需求将可能全部由可再生能源满足。
消除贫困。消除农村极端贫困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极端贫困的定义是年收入低于2000元(2010年,通货膨胀后约为4000元)。2020年,中国政府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彻底消除了农村极端贫困。
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长期规划路线使中国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从封建农奴制社会向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过渡。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没有缺陷,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损失。当今社会,中国同样面临许多挑战,社会老龄化、财富分配日益不均、沿海富裕省份与山区农村间发展的巨大差异、过快的城市化等。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已多次证明,它不仅能够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而且--也许更重要的是--能够正确地发现和分析问题。当全球资本主义西方国家深陷多重危机,并以“太左翼”为由拒绝所有摆脱新自由主义教条主义的可能途径时,中国却为自己设定了宏伟目标,并正在努力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建议对中国进行更深入的观察!
(节选自《人民之声》十月刊,作者Jonas Kraft)